
警惕“Quishing”:二维码背后的新骗局及其防范之道
您是否也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习以为常?支付、菜单、甚至是联系方式,二维码的便利性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然而,正如科技的进步往往伴随着新的挑战,一种名为“Quishing”的骗局正悄然兴起,利用人们对二维码的信任,伺机窃取个人信息甚至钱财。本文旨在向您普及“Quishing”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让我们都能更加安心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什么是“Quishing”?
“Quishing”一词,结合了“QR code”(二维码)和“Phishing”(网络钓鱼),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利用二维码进行网络钓鱼的骗术。诈骗者通过伪造或篡改合法的二维码,诱导受害者扫描后,将其重定向到恶意网站,或在扫描过程中直接窃取敏感信息,例如银行账户详情、登录凭证或个人身份信息。
这种骗局之所以得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二维码是安全的,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无接触式扫码支付和信息获取的普及,让人们对二维码的依赖性大大增强。然而,这种信任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Quishing”骗局是如何运作的?
“Quishing”骗局的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模式包括:
- 伪造的支付二维码: 诈骗者可能会在公共场所(如商店、餐厅)张贴伪造的支付二维码,表面上看起来与商家的官方二维码无异。当您扫描后,可能会被导向一个模仿支付平台的假冒网站,您输入的信息(如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就会被诈骗者获取。
- 恶意链接的二维码: 有些二维码并非直接指向支付页面,而是包含一个恶意链接。扫描后,手机可能会自动下载恶意软件,或者被重定向到一个包含钓鱼信息的页面,诱导您填写个人信息。
- “假冒”的Wi-Fi二维码: 在一些公共场所,您可能会看到提供免费Wi-Fi的二维码。但如果这是一个恶意二维码,扫描后可能会连接到一个不安全的网络,或者自动下载病毒。
- 电子邮件或短信中的二维码: 诈骗者也可能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发送带有二维码的消息,声称是来自银行、快递公司或社交媒体平台,要求您扫描以“验证账户”或“领取包裹”。
如何防范“Quishing”?
面对层出不穷的“Quishing”骗局,提高警惕并掌握一定的防范技巧至关重要:
- 谨慎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在街头、商店、甚至是朋友发送的社交媒体消息中看到的二维码,务必保持警惕。如果对二维码的来源有任何疑问,请不要随意扫描。
- 核实二维码的真实性:
- 支付场景: 在进行支付时,务必仔细核对屏幕上显示的商户名称和金额是否与您实际购物或服务的相符。如果可能,最好选择店内已提供的官方二维码。
- 其他场景: 如果您在某个网站或应用中看到二维码,最好通过官方渠道(如官网、应用内)再次确认该二维码的用途和真实性。
- 使用可信赖的扫描工具: 许多智能手机都内置了二维码扫描功能,但一些第三方扫描应用可能安全性不高。建议使用手机自带的扫描功能,或者选择经过市场验证、信誉良好的扫描应用程序。
- 避免在扫描二维码后输入敏感信息: 任何要求您在扫描二维码后直接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的行为,都应引起高度警惕。正规的服务通常不会通过简单的二维码扫描来索取这些信息。
- 关注官方提示和提醒: 银行、支付平台等机构通常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安全提示,告知用户新的诈骗手段。请留意这些信息,并及时更新您的安全知识。
- 保持设备和应用的更新: 及时更新您的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安全软件,可以帮助您抵御已知的安全漏洞。
-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来历不明的文件。
总结
二维码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通过了解“Quishing”骗局的运作方式,并积极采取上述防范措施,我们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一份审慎和理性,是我们应对各类网络风险的关键。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防范“Quishing”,让您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能安心无忧。
Quishing – L’arnaque au QR code qui fait des ravages (et comment s’en protéger)
人工智能提供了新闻。
以下问题用于从 Google Gemini 生成答案:
‘Quishing – L’arnaque au QR code qui fait des ravages (et comment s’en protéger)’ 由 Korben 于 2025-07-28 11:31 发布。请撰写一篇详细文章,包含相关信息,并以温和的语气呈现。请用中文回答,只包含文章内容。